EN

2025.07.03

延展党校课堂新维度 赋能乡村振兴新实践——北京市委党校(北京行政学院)举办“乡村振兴”学员主题论坛

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”的战略部署,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,近日,北京市委党校第5期领导干部进修二班(乡镇党政正职)举办“聚智赋能·探索新时代首都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”的学员主题论坛。北京市委党校(北京行政学院)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(院)长沈洁、副校(院)长童萍,北京市委农工委副书记、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士功,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毛学峰,市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协调推进处处长许静等出席。市委组织部,市委党校教务处、校刊编辑部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经济学教研部、学员工作处等部门相关领导、老师,以及进修二班全体学员,近70人参会。沈洁同志强调,党校要始终聚焦中心工作,发挥思想引领、理论建设、决策咨询作用,为乡村振兴培养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。

此次论坛打破传统课堂边界,以创新形式延展党校课堂维度,为推进新时代首都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。

紧扣中心大局,锚定首都乡村振兴“新坐标”

论坛立足首都发展全局,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,聚焦“激活乡村资源,推动三产融合”“优化营商环境,壮大集体经济”两大议题展开研讨。通过将乡村振兴实践与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度融合,为探索具有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、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。论坛选题精准对接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,将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破解首都乡村发展实际问题相结合,邀请北京市农业农村局、发改委等部门领导,以及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、涉农区基层干部代表共同参与,搭建起政策制定者、学术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深度对话的平台,为探索符合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新思路。

创新活动形式,打造多维互动“新课堂”

区别于传统的党校课堂模式,本次论坛采用“视频展示+主旨发言+分论坛研讨+专家点评”的立体化活动形式。开场通过播放《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北京实践》视频短片,全景式展现13个涉农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成效,让参会人员直观感受实践成果。在分论坛环节,来自朝阳、门头沟、房山等多个涉农区的12名基层干部结合工作实际,分享乡村资源开发、产业融合发展、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鲜活案例和实践经验,形成“基层探索—经验提炼—问题研讨”的闭环。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、北京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协调推进处等专家和部门负责人,从理论高度和政策维度进行精准点评,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。

延展党校课堂,构建学用转化“新链条”

此次论坛是北京市委党校深化教学改革、推动学用结合的创新探索与生动实践。通过将教学场景从理论讲台延伸至乡村振兴前沿阵地,引导领导干部在“沉浸式”研讨中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,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在学习成果转化方面,论坛精心设计成果落地机制。特别邀请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领导进行总结发言,将研讨成果与政策制定相衔接,推动论坛形成的新思路、新建议转化为推动首都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。同时,北京市委党校还计划将论坛研讨成果纳入领导干部培训案例库,为后续教学和实践提供参考,真正实现“研以致用、学用相长”。这种将理论学习、实践研讨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的模式,不仅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更为党校教育服务地方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。

此次学员主题论坛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首都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新动能,更彰显了党校“为党育才、为党献策”的初心使命。未来,北京市委党校将继续围绕中心工作,创新教学方式方法,搭建更多实践研讨平台,为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、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撰稿:李莉琴    李成 

编辑:刘洋 

审核:王昊旸   王春虹   刘丹 

最新发布